2024年热点分析:酒桌文化不能“没文化”,评阿里巴巴女员工遭侵犯事件

酒桌文化不能“没文化”
对于“女员工被灌酒侵犯”事件,阿里巴巴9日凌晨在内网发布阶段性内部调查结果和处理决定,辞退涉事男员工,永不录用,两高管也引咎辞职。阿里巴巴董事会主席兼CEO张勇还表态,旗帜鲜明地反对丑陋的“陪酒文化”,不分性别,阿里巴巴无条件支持员工拒绝陪酒。
此次事件中,畸形的“陪酒文化”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焦点,被公众痛批“恶臭”。事实上,丑陋的“陪酒文化”引发的类似事件屡见不鲜。现实生活中,有的单位招聘员工的时候甚至会明确要求能喝酒;职场中,很多人也遭遇过被劝酒、被逼喝酒的经历。
为什么被厌恶的“陪酒文化”积弊难除?
中国是人情社会,讲究“无酒不成席”,喝酒可以活跃气氛、拉近距离、促进感情,但是在病态和扭曲的酒桌环境下,酒,异化为权力彰显的介质,变成一种服从性测试、一种诚意测试。
在一些手握权力的人看来,酒量等于业务量,喝与不喝是态度问题,喝酒成为考量员工能干与否的一种“标准”。以喝酒来画圈考验,逼不喝酒的人去喝酒,逼不能喝太多的人多喝酒,背后是管理权的越界与异化,将会滋生更多偏离职场道德的不良结果。
丑陋的“陪酒文化”一日不根除,类似事件恐怕仍会不断发生。抵制丑陋的“陪酒文化”,也需要多方发力。
一方面,企业应该自查自纠,提倡和建立清正的企业文化,不能让“陪酒文化”大行其道,对于管理者利用权力让下属陪酒的行为应该建立监督机制,完善员工的保护机制。
另一方面,员工自身要学会抵制和拒绝陪酒,敢于说不,善于说不,掌握拒绝陪酒的说辞和方法,学会保护自己。
当然仅靠企业自律和员工自我保护还不够,抵制不良的“陪酒文化”,还需要全社会形成不劝酒、不逼酒的风气,另外,还应该靠制度甚至法律法规的约束和规范。
只有形成了不劝酒、不逼酒良好大环境,有了制度和规则的撑腰,更多人才能勇于说不,丑陋的“陪酒文化”才有可能得到遏制。
如果认准备考,可联系网站客服获取针对性考试资料!
学员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