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备战上海公务员考试心得

本文仅针对上海公务员考试
简单介绍下自己,985本科,hku硕士,工作并未满两年的职场新人,利用业余时间看书做题,断断续续复习了半年。考B类综合管理,最后出分行测60.7,申论69,总分129.7,比当年分数线高12分。考后在粉笔上估过行测分,分数差一分以内,最后成绩比估分略高。
上考是个拉锯战,周期长。从备考、笔试、面试、体检、政审,不断磨炼着你的意志和考验着你想要上岸的决心。可以说复习备考的阶段很长,也准备了很多,报了线下班,买了线上课,和朋友一起交流模拟。自己不算是刻苦努力的人,虽然很早就开始买书准备,但是前期都不够投入,在笔试前两三个礼拜才真正开始紧张起来,开始用真题模拟,计时答题。最有效且简单粗暴的经验还是做题,做题,做题!
一、为什么要考公务员?调整好心态
其实不乏身边的人都会疑惑,香港大学毕业的研究生回到郊区考公务员是不是屈才?首先,自己本科不是港大的,跟本科就被港大全奖录取的大牛自认为还是有差距。虽然本科也是985,不过大学期间学艺不精,也没有像样的学术成果,不然应该会直接念博士。其次,学历并不能代表一个人全面的能力,最近教育领域炒得很火的概念-核心素养,按OECD的界定,素养不只是知识与技能,它是在特定情境中通过利用和调动心理社会资源(包括技能和态度)以满足复杂需要的能力,还包括品格和观念。私以为,公务员这个职业在核心素养的要求上还是很高的。
在这之前我考过两次公务员,一次是本科毕业,一次是研究生毕业。本科毕业时候,觉得自己还没见过外面的世界,一心想出去读研,在家里人的强烈要求下抱着考着试试的心态参加了上考。研究生结课7月回沪,因为香港学制关系,12月才拿到毕业证书,不能参加当年的秋招。遂先找了个临时的工作,虽然已经在机关,但其实心还想着往外跑,觉得市区总有更广、更精彩的天地。这两次考试因为自己主观心理上的抗拒和客观环境(毕业-工作适应期),都没有成功过线。说这些是想强调,只有你对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拥有强烈的渴望与动机,你才会为之付出精力,才会成功。退路要有,压力也必须有,每一个人生路口的抉择都及其重要,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不允许自己成为loser。
学历贬值的21世纪,文凭只是个都付笑谈中的羊皮纸,身边比自己优秀的人一抓一大把。工作后知道了能力和经验的重要性,跟过去的光环告别,未来才是值得期待的。
如果认准备考,可联系网站客服获取针对性考试资料!
学员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