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培训“三国杀”:中公挣扎、粉笔忙变现、华图发力线上

文 | 螳螂观察
作者 | 李静
2024年国考,总报名人数达到291万,争夺3.96万个工作机会。平均竞争比为66:1,比上一年再次增加。今年,根据教育局公布的数据,今年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1179万人,比去年增加21万人。
这组数据预示着,在下行压力下,考公、考编已经成为显著趋势。岗位增长跟不上考生的增速,考试的压力越来越大。
这样的背景下,考公培训的需求势必增加,培训机构似乎理应站上“风口”。可翻看主要上市公司的股票,中公连续四年阴线,粉笔上市以来同样连续下跌,两家公司股价较最高价分别缩水97%和75%。
一边是持续旺盛的诉求,另一边则是不被资本市场认可的培训机构。为何产生这样的反差?

加速内卷与效果主导
报考人数增加,势必会带来培训需求增长,这一点毋庸置疑。但培训需求增长却并不等同于行业一片坦途。
作为选拔类考试,考公、考编是一个没有终点的内卷。不同于及格类考试,选拔类考试不是达到一个分数线就能保证“上岸”,而是要打败竞争对手,这由备考情况决定。由此导致公考培训面临需求的变化和潜在的挑战。
站在考试选拔的角度,当前内卷的情况可能无法一直持续下去。因此,公务员考试制度的改革或调整会是大概率事件。一旦考试改革,对于培训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即便短期内不会改革,由于需求增加,会有更多的机构涌入市场。“双减”后,职业培训也是教培机构转型的重要方向,市场竞争势必更加激烈,带来的挑战更大。
同时,市场需求更倾向于效果主导,对师资和经营提出更苛刻的要求。随着考试难度持续增加,提分压力也越来越大。对于教研团队、教师团队都会带来更大的挑战。特殊班型,比如协议班的需求也会相应增加。如何分配师资十分关键,需要尽可能实现效果与效益的平衡。同时,选拔难度越高意味着退费率也会越高,从而给现金流管理带来更大的压力。
特别提醒:点击此处,领取各大机构课程
学员评价








- 上一篇:公考笔试想报班,请问粉笔和中公哪个好些?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