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移民:青海省回宁生之我见

最近青海省出分后有些现象是在是让人大跌眼镜。尤其是文科,简直是高考移民的重灾区。对于回宁生问题的争论也是沸沸扬扬。由于该问题与本人关系密切,所以想写一写我的一些看法。
利益相关,所以想说几句话。
我,“回宁生”,2024年高考,理科第24。
首先,在我眼里回宁生也分两种,原先就是青海人的和不是青海人的。
先说前一种,以我个人经历。
我从小在大通县长大,高中之前都是在大通读书,高中去辽宁北镇读的。
当年回宁生的问题就其实已经有人在谈论了,为此大通派往北镇的还少了那么两届。
先说我的看法。我2013年中考结束的时候湟川不招州县学生,除非你有后台。当时湟川基本属于独霸整个青海省。在大通县没有派学生去北镇之前我记忆中县里历史最高的一个考了省13,理科,加民族分。而湟川基本就是前二十占15个。而在大通派学生去北镇之后,第一届就拿了理科状元,虽然也是加了民族分。之后各个州县开始都派学生出去读书。而湟川也开设了一个州县班(据我了解)。
而当初这项政策是给州县的农村户口的学生开办的(按分录取),第一届学生绝大多都是农村的。后来由于效果显著(状元),许多有钱有权的人就把自己后面的也给弄到那边去,其中有非常多的西宁的学生。我那一届招了差不多200个人,但是真正走教育局政策的只有37人,期中大部分还是农村户口。其他的怎么来的?都是给教育局送钱给弄进去的。他们中有念了一两年然后回西宁的,回去他们去哪呢?湟川中学,按理来说他们当初中考分数就不够,可是他们还是能进湟川。我当初中考全县前十(大通县,西宁市辖区四区三县之一),我去不了湟川,那你说我不去北镇去哪?
所以这一类由州县当地教育局执行政策的,我认为是完全不能被谴责的。不是我自己给自己开脱,事实上相比州县而言,西宁市不就占据着更好的教育资源吗?只准别人比你差不准别人比你好?而且我当初去的北镇高中在整个辽宁只能排30左右,教学真实水准和湟川差不多,只不过那边竞争压力大,所以不敢懈怠。真说综合水平还真没有湟川好。(我整整三年印象中的文体活动就一个开学新生表演和一届运动会,相比湟川有多少活动?)那么凭什么州县的好学生就该比西宁的受到的资源差呢?州县学生也有追求更好教学质量的需求吧。可惜西宁市给不了,那就只能寻求外面的帮助了啊。
如果认准备考,可联系网站客服获取针对性考试资料!
学员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