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写在2024年云南省考笔试后:省考备考4年和4年参加4次省考的区别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前言
一年一度的云南省考笔试,随着5月1日公布排名逐渐降温。本来不太想写这篇文章,因为目前笔者只做党媒相关的好文剖析,偶尔会结合公考的一些内容进行解读。但是,和朋友聊天时萌生了诸多不太符合主流的看法。例如:1.备考4年,和4年参加4次考试,区别在哪里?2.普通大学毕业生如何同名校毕业生竞争,并胜出?3.市面上的主流培训机构水平参差不一,但是公考是录取每个岗位的第一、第二,掐尖式录取,通过机构培训助力上岸,是否是安慰自己的虚假努力?4.在职备考和全职备考的区别是什么?5.突击2至3月上岸的备考模式还可行吗?6.我真的要放弃了吗?等等一系列问题,今天笔者权当整理和朋友的交流,分享给仍在努力奋斗的朋友。
考情分析
经过两年改革,云南笔试总分有300下调至200,行测题量有120缩减至100,申论有了乡镇卷和县级卷之分。这种改革所带来的影响是笔试分差不会太大,基本同一岗位1分1至2人,折算成面试分数为0.5分1至2人,也就意味着,面试同样是一场同一起点的残酷竞争,第一名随时可能被翻盘,过去笔试一考定终身的情况一去不复。(例如:笔者当年分足够高,与第二名拉出14+分以上的差距,面试被翻盘的概率微乎其微。)这样的改革,也让公考更趋近公平,相当于给了实力相近的两位及以上参赛者两次正面竞争的机会,一次是笔试,一次是面试。
一些看法
备考4年,和4年参加4次考试,区别在哪里?区别在于,前者是连续性学习,可以阶段性总结自身备考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并可以系统性的提出解决方案。这样的进步是螺旋向上,符合学习的基本规律的。而后者属于短期突击式学习,通过考前2至3月刷刷真题、上上培训班、听听网课,而且每年失败后很多人随着时间的遗忘,不会总结失败的原因,从而失去了自我剖析的环节,虽然每年都参考,但是每年的学习准备都可以视为从“最差的自己”开始,并没有通过日积月累,逐步和过去那个差的自己再见。在过去几年,就业压力不大,毕业生不多,公考不热门的情况下,个人知识基础扎实是可以通过短期突击上岸。但近两三年,很多名校大学生参加公考的数量越来越多,县级岗位不乏北大、清华、人大等一流名校学生,且不谈省直岗位。这样的竞争压力下,短期突击式学习已经收效甚微。
普通大学毕业生如何同名校毕业生竞争,并胜出?普通大学毕业生同名校毕业生竞争如何胜出,随着名校毕业生越来越多地参加到公考大军中,这是个如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否则,二流标准要求自己只能考出三流水平,一流标准要求自己只能考出二流水平。面对在曾经的高考优胜者,用普通的刷题、上课、突击的思维逻辑是无法再在这场公考的赛场上胜出的。这就要分析两者知识结构、学习方式的区别。我们都知道,高考英语150分要考140+,至少自身的英语水平应该在180+至200+左右。这就意味着“超纲学习”的必要性。
如果认准备考,可联系网站客服获取针对性考试资料!
学员评价







